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七章: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第2/8页)
的研发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的可行性。 锂电池中的人工SEI薄膜虽然已经完成了,电解液中碳酸乙烯的最合适浓度也完成了测试。 锂枝晶问题的解决,锂离子、锂金属、锂硫等电池的前景是光明的。 电池界毫无疑问会迎来一次飞升。 但要说期望的目标,并没有达到。 析锂问题依旧存在,哪怕是添加了他此前分析出来的甲乙酮作为抑制剂,也会随着时间问题慢慢降低电池的库伦效率。 或许对于其他资本而言,这已经很好了。 但对于徐川来说,这显然不够完美。 若是做不到完美也就罢了,但很明显是有办法解决的。 而在有办法解决的情况下,选择放掉这个问题不是他的风格。 得益于此前帮助南大导师陈正平建立的数学模型,他一直都想弄一个更大更复杂的数学模型来帮助自己完成各种化学材料的研发。 不仅仅是锂电池析锂问题,更有后续其他的化学材料的研发。 如果能做出来,那这个数学模型将为化学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便利。 理论上来说,这应该是可行的。 只不过,这可能需要至少十几名懂化学又懂建模的人员花费一两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份工作。 毕竟针对化学反应建立的模型,复杂度可比二硒化钨的那个高多了。 每一种材料的引入,增加的变量都是幂指数级别的。 到后期,这种模型的运行量级,也就超算中心能符合。 如果要将所有的化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